四秀仔由來


華語的「零食」,臺灣閩南語說成 sì-siù(-á),漢字寫成「四秀(仔)」。「四秀(仔)」是文獻中最常見的用字。《臺日大辭典》以及臺灣閩南語辭典中幾乎都這麼寫,主要是發音吻合,意思上也 說得通。數字「四」有多的意思(如「四界」sì-kè/ sì-kuè、「四散」sì-suànn、「滿四山」muá-sì-suann 等,都有「到處」、「遍布」等表示「多」的意思),而「秀」有美好的含意(如「秀麗」、「清秀」),所以「四秀」可 以解釋成很多種好吃的東西。偶爾也看到有人把 sì-siù(-á)寫成「時饈」或「束脩」,但這些寫法不但在發音上和 sì-siù(-á)不相合,在意義上也不相符。相較之下,「四秀(仔)」的寫法容易見字發音,意義上也不難理解,又是常用漢字, 方便學習使用,所以獲選為推薦用字。

「零食」與「庶饈」


白話文「零食、零嘴、零吃」,台人曰「庶饈」,台教典「四秀仔、四獸」,「庶饈」、「四秀仔、四獸」音近混淆。 「零食、零嘴」釋義「正餐以外之零星食品」,白話文新創,無典出。
「四秀仔、四獸仔」釋義「零食」,台教典新創,無典出。
「庶饈」釋義「眾多美食佳餚」,典出《蘇東坡詩》。
「庶」釋義「眾多」,典出《詩經》。
「饈」釋義「美食佳餚」,典出《玉篇》「饈」「脩」形似義近筆誤。
「四秀仔、四獸」,形音義不知所云。
「庶」《彙音寶鑒》p513眾也多也,時居切,三聲。
「四」《彙音寶鑒》p513數名二二為四,時居切,三聲。
「秀」《彙音寶鑒》p224秀美秀才,時丩切,三聲。
「饈」《彙音寶鑒》p536珍饈美味,時丩切,一聲。
清酌庶饈:庶,眾多。饈,味美的食品。清酌庶饈指清醇的美酒與多種美食,為奠祭的供品。 《宋˙蘇軾˙送張龍公祝文》:「謹以清酌庶饈之奠,敢昭告于昭靈侯張公之神。」

束ㄕㄨˋ脩ㄒㄧㄡ


古人以肉脯十條紮成一束,作為拜見老師最起碼的禮物。語出《論語·述而》:「自行束脩以上,吾未嘗無誨焉。」今用以稱老師的酬金。《初刻拍案驚奇·卷一○》:「當下開了拜匣,稱出束脩銀伍錢,做個封筒,封了。」《文明小史·第二一回》:「至於束脩多寡,並不計較。」也作「束修」。

四秀仔即是古早味的零食商店
現今超商已漸漸失去古早餅乾的味道

來四秀找回兒時的記憶
憶起開始想當年!